典型文献
全球食物供给非均衡性演变及贸易影响
文献摘要:
降低食物供给的非均衡性是实现"零饥饿"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分析1986-2018年全球食物生产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洛伦兹曲线和锡尔系数,对全球与区域食物生产非均衡性及贸易影响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①1986-2018年,全球各类食物产量均呈增加趋势,产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谷物在植物性食物中的比重减小,油料、蔬菜和水果所占比重增加.不同区域和国家食物营养来源具有显著差异,且尺度越小,差异越大.②谷物、糖料和水果生产的集中程度相对较低,蔬菜、油料、薯类、水产品生产集中程度较高.豆类、蔬菜、油料、糖料和嗜好类人均产量非均衡性呈增加趋势,薯类、水果、畜禽类和水产品的人均产量非均衡性呈降低趋势.人均热量产出非均衡较低,脂肪和蛋白质产出的非均衡性较高.③贸易对全球人均食物及营养供给的非均衡性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且其影响程度逐年增加.贸易对糖类、油料和嗜好类非均衡性降低作用最显著,对脂肪供给非均衡性的降低作用较大.制定以营养为导向的食物生产和贸易政策,对提升食物供给均衡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食物供给;非均衡性;锡尔系数;贸易;全球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强文丽;田楠;刘爱民;成升魁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强文丽;田楠;刘爱民;成升魁-.全球食物供给非均衡性演变及贸易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22(08):1416-1427
A类:
和锡尔,锡尔系数
B类:
食物供给,非均衡性,贸易影响,零饥饿,食物生产,产时,时空演变特征,洛伦兹曲线,谷物,植物性食物,油料,蔬菜和水果,食物营养,营养来源,糖料,中程,薯类,水产品,产品生产,豆类,嗜好,畜禽类,营养供给,降低作用,糖类,生产和贸易,贸易政策
AB值:
0.2529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