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改造型盆地油气赋存-成藏理论体系纲要
文献摘要:
中国沉积盆地的鲜明个性特征之一是后期改造强烈而普遍.此特征深刻地影响着油气的赋存条件和成藏效应,明显增加了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难度.改造型盆地和盆地复杂改造地区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和资源接替的重要领域.盆地后期改造的主要形式可分为隆升-剥蚀、沉降-深埋、热力作用、流体活动和构造变形五种类型.在自然界,多种地质作用同时参与的复合式改造更为普遍.改造型盆地特征复杂多样,油气赋存和成藏过程集多类含油气盆地中诸多油气藏之众合.本文将改造型盆地油气赋存-成藏的核心理论纲要式归纳为:原盆控源、过程控储、改造控藏、多源成藏、动态聚散、晚期定位.原盆控源,即改造型盆地的烃源岩是在改造前原盆富烃凹陷中所形成,改造后留存的烃源岩规模及特征决定盆地油气的贫富和分布.各类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总体受岩石原生物质沉积-埋藏成岩和次生改造重塑两大阶段全过程的控制,称之为过程控储.盆地或地区后期改造过程及结果的个性特征直接控制着该地区油气的赋存、成藏-定位和分布特点,即改造控藏.后期多种形式的改造可引发多源油气富集成藏,既含来自不同深度、不同成熟度烃源岩的油气同储成藏,又有源 自不同类型、不同世代烃源岩的油气混聚成藏,还包括烃类与各种非烃类气体同储或同盆共存成藏.盆地经受多期次构造变动和改造必然导致油气发生多次动态聚散和晚期成藏-定位.将晚期成藏与定位连在一起就较全面地概括和体现了不同时代盆地大多油气藏形成的要点和勘探界关注的重点.
文献关键词:
改造型盆地;油气赋存-成藏;理论体系纲要;原盆控源;过程控储;改造控藏;晚期定位
作者姓名:
刘池洋;黄雷;赵俊峰;王建强;张东东;赵红格;邵德勇;刘卫帅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池洋;黄雷;赵俊峰;王建强;张东东;赵红格;邵德勇;刘卫帅-.改造型盆地油气赋存-成藏理论体系纲要)[J].地学前缘,2022(06):84-108
A类:
理论体系纲要,原盆控源,过程控储,改造控藏,晚期定位
B类:
改造型盆地,油气赋存,成藏理论,沉积盆地,鲜明个性,个性特征,后期改造,赋存条件,成藏效应,地质研究,油气勘探,接替,主要形式,隆升,剥蚀,深埋,热力作用,构造变形,种地,复合式,成藏过程,含油气盆地,油气藏,核心理论,聚散,烃源岩,凹陷,留存,贫富,储层,石原,生物质,埋藏,成岩,称之为,改造过程,多种形式,油气富集,富集成藏,不同深度,不同成熟度,有源,世代,代烃,烃类气体,经受,多期,期次,晚期成藏,连在一起,同时代,地大,气藏形成
AB值:
0.2909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