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白内障-小角膜综合征一家系突变基因及表型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白内障-小角膜综合征(CCMC)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7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的汉族CCMC一家系。详细询问病史,对家系中部分成员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眼部B型超声、角膜直径、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超声生物显微镜、角膜内皮镜及角膜地形图检查等。采集部分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DNA。对先证者DNA进行靶向高通量测序,所用芯片包含188个与晶状体异常相关的已知致病基因,在家系其他成员中应用Sanger测序对可疑位点进行检测,验证突变是否与临床表型共分离,明确该家系致病基因。采用蛋白功能预测软件REVEL对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该变异的致病性;采用InterPro分析蛋白保守结构域;采用ProtParam工具分析突变蛋白物理化学性质;采用PolyPhen-2在线软件预测突变蛋白的有害性;通过NCBI网站对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其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性。结果:该家系共4代39人,其中患者11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为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小角膜,其他眼部检查及全身系统性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存在
CRYAA基因杂合变异c.61C>T,导致第2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异为色氨酸(p.Arg21Trp),Sanger测序验证结果证实该杂合变异与疾病共分离。ProtParam分析显示该位点变异后蛋白产物阳离子基团总数减少,且亲水性及稳定性下降;PolyPhen-2在线软件预测为有害变异;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变异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在多物种中高度保守。
结论:CRYAA基因c.61C>T p.Arg21Trp可能是导致该家系发病的原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文献关键词:
白内障-小角膜综合征;家系;基因检测;突变;CRYAA基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达人;卢岚;曾杰;李丹丽;王云;王希振;黄瓅;樊宁;刘旭阳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厦门 361000;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眼科 福建医科大学眼视光学系,福州 35000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眼科,福州 350001;深圳市眼科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 深圳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深圳 518000;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深圳 51408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达人;卢岚;曾杰;李丹丽;王云;王希振;黄瓅;樊宁;刘旭阳-.中国白内障-小角膜综合征一家系突变基因及表型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2(10):955-959
A类:
CCMC,CRYAA,61C,Arg21Trp
B类:
中国白,小角,突变基因,表型分析,分子遗传学,用家,家系调查,厦门大学,眼科,汉族,询问,眼部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角膜直径,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超声生物显微镜,角膜内皮,角膜地形图,集部,员外,先证者,晶状体,致病基因,Sanger,可疑,临床表型,蛋白功能,功能预测,预测软件,REVEL,变异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致病性,InterPro,保守结构域,ProtParam,突变蛋白,物理化学性质,PolyPhen,软件预测,NCBI,突变位点,行同,同源性分析,保守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基因检测,杂合变异,精氨酸,色氨酸,该位,点变异,阳离子基团,亲水性,氨基酸序列,多物种,首次报道
AB值:
0.3183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