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核桃/大豆间作对氮素吸收利用及转移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为核桃/大豆间作模式的养分管理和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核桃/大豆间作、核桃单作和大豆单作等3种模式,在不施N肥的前提下,利用15N-尿素示踪技术,对6月(果实硬核期)、8月(油脂转化期)和10月(核桃落叶前)3个时期的干物质量、N素吸收利用、生物固氮效率和N素转移进行分析,比较核桃/大豆间作与单作模式对N素吸收利用及种间转移规律影响的差异.[结果]与6月相比,10月间作与单作核桃地上部干物质量每株分别增加283.35%、282.16%,地下部每株分别增加169.43%、157.63%.间作模式中2个物种各部分干物质量均低于单作,其中大豆尤为显著(P<0.05);但间作模式总干物质量显著高于单作(除10月外)(P<0.05).整个生育期,间作与单作核桃中N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不断降低,与6月相比,10月分别下降了0.57%和0.58%,然而间作体系中N素来自肥料比例的加权平均值显著大于单作体系(P<0.05).10月前核桃15N分配率为地上部(叶、枝、主干)高于地下部(根),后期则相反.10月间作与单作核桃N肥利用率达最大值,与单作相比,间作核桃N肥利用率显著降低了0.22%(P<0.05).6—10月,单作模式下2个物种的N肥利用率高于间作模式,大豆的N肥利用率高于核桃,间作体系N肥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显著高于单作体系(P<0.05).10月,大豆固氮效率、N素转移率及大豆固氮转移比例均为最高,与6月相比,间作和单作大豆固氮效率分别增加了36.31%和26.11%,N素转移率和核桃中N素来自大豆固氮转移的比例分别增长了2.05、1.59倍.[结论]核桃/大豆间作模式总体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N素吸收利用及转移能力.
文献关键词:
核桃;间作;15N-尿素;氮素利用;氮素转移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任静;刘小勇;刘芬;彭海;韩富军
作者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林果花卉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任静;刘小勇;刘芬;彭海;韩富军-.核桃/大豆间作对氮素吸收利用及转移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22(01):1-10
A类:
B类:
核桃,大豆,氮素吸收利用,间作模式,养分管理,单作,15N,示踪技术,硬核,油脂转化,落叶,干物质量,生物固氮效率,种间,转移规律,月相,地上部,每株,生育期,素来,自肥,肥料,别下,加权平均值,月前,分配率,转移率,氮转移,自大,氮素利用,氮素转移
AB值:
0.2311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