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头腹针结合颈通康对颈动脉狭窄脑血流低灌注模型大鼠干预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头腹针疗法结合颈通康对颈动脉狭窄脑血流低灌注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采用"针控线栓法"进行颈动脉狭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针药治疗组,每组各15只模型大鼠,假手术组5只,不操作.治疗前、7 d、14 d和21 d共4个时间点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行为学评估;3 d、7 d和14 d原位杂交检测NCAM、免疫荧光标记及激光共聚焦检测GFAP、NeuN.结果:神经功能评分、行为学评估7 d、14 d评分治疗组优于模型组,针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或P<0.01).NCAM、GFAP和NeuN的阳性表达均在7 d达到高峰,在3 d、7 d和14 d治疗组均优于模型组,针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或P<0.01).结论:头腹针疗法结合颈通康对颈动脉狭窄脑血流低灌注模型大鼠神经血管单元有干预作用.
文献关键词:
头腹针疗法;颈通康;颈动脉狭窄;神经血管单元
作者姓名:
周海纯;韩晓庆;宋志强;赵娜;刘一潇;王东岩;邢学良
作者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9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海纯;韩晓庆;宋志强;赵娜;刘一潇;王东岩;邢学良-.头腹针结合颈通康对颈动脉狭窄脑血流低灌注模型大鼠干预机制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05):53-58
A类:
颈通康,头腹针疗法
B类:
结合颈,颈动脉狭窄,脑血流,低灌注,模型大鼠,干预机制,Wistar,线栓法,中药治疗,针药,假手,神经功能评分,行为学,原位杂交检测,NCAM,免疫荧光标记,共聚,GFAP,NeuN,分治,药组,阳性表达,神经血管单元,干预作用
AB值:
0.2025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