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岩石圈结构成像方法的进展与展望
文献摘要:
近年来,随着观测数据的增加、观测精度的提升、物理化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显著提升,使得人们对岩石圈物理化学性质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介绍了目前关于岩石圈结构成像的相关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并以华南地区4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四川盆地、江南造山带、下扬子克拉通以及华夏块体)为例,利用地形、大地水准面、地表热流、地震面波频散曲线等观测资料,通过热动力学模拟和概率密度反演方法,给出了该地区岩石圈温度、化学组分结构.结果显示,华南块体东部岩石圈较薄,岩石圈地幔以饱满型橄榄岩为主,太平洋板块由东往西的平俯冲作用可能是华南东部岩石圈减薄的主要动力学机制.结合现今岩石圈结构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岩石圈结构成像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岩石圈结构成像研究进行了展望.
文献关键词:
岩石圈温度结构;岩石圈化学组分结构;多观测概率密度反演;成像方法
作者姓名:
单斌;周万里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单斌;周万里-.岩石圈结构成像方法的进展与展望)[J].地质科技通报,2022(05):112-121
A类:
岩石圈温度结构,岩石圈化学组分结构,多观测概率密度反演
B类:
岩石圈结构,结构成像,成像方法,进展与展望,观测数据,观测精度,化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物理化学性质,相关方法,华南地区,四川盆地,江南造山带,下扬子,扬子克拉通,华夏块体,大地水准面,地表热流,面波频散,频散曲线,观测资料,热动力学,动力学模拟,反演方法,华南块体,岩石圈地幔,饱满,橄榄岩,太平洋,洋板块,俯冲作用,华南东部,岩石圈减薄,动力学机制
AB值:
0.2888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