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兴"与"隐喻"的中西互释
文献摘要:
"兴"与"隐喻"分别是标志中西方诗歌和诗学特质的核心范畴.中国诗学之"兴"与西方诗学之"隐喻"是各自发生发展的,原本彼此并无交集和影响.二者的比较研究始于近现代中西方的诗学译介和中国现代学者对《诗经》"比兴"的阐发."兴"与"隐喻"之比较成为一个持续百年至今仍未圆满解决的学术难题."兴"与"隐喻"的比较研究应采用中西互释的"打通"性研究思路,从意涵、文化根源、哲学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与心理过程、语言表达和修辞方式、诗学功能和美感效应以及美学意义和目标追求等七个方面加以考察.
文献关键词:
兴;隐喻;比较;中西互释;打通
作者姓名:
陶水平
作者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昌 33002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陶水平-."兴"与"隐喻"的中西互释)[J].中国文学批评,2022(01):98-105
A类:
B类:
中西互释,中西方,诗学特质,核心范畴,中国诗学,西方诗学,交集,近现代,译介,诗经,比兴,阐发,之比,圆满解决,意涵,文化根源,哲学理论,心理过程,语言表达,修辞方式,美感效应,美学意义,目标追求,七个
AB值:
0.4688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