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我国控辩协商程序的规范进路:以认罪认罚案件为视角
文献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量刑协商模式.协商性司法模式的确立,使刑事诉讼的重心由审判阶段向审查起诉阶段前移,与对抗模式下的庭审实质化相对应,控辩协商实质化亦成为协商性司法模式的基本要求.然而,控辩平等协商作为协商性司法的核心和量刑合意形成的关键环节,却未受到立法、实务层面的应有重视,相应配套之程序性规则体系与保障措施的缺失,使得控辩协商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控辩双方诉讼实力不平衡导致控辩协商实质性缺位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程序正义是刑事诉讼的灵魂.为增强控辩合意过程和协商结果的公正性,应探索控辩协商之规范模型,从控辩双方的主体地位、决策能力两个层面考量,探讨建立规范、具体、系统的控辩协商程序之基本方向和完善法律规范层面对控辩协商规制不足的路径.
文献关键词:
认罪认罚;控辩协商;协商实质化;程序规则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泊宁
作者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泊宁-.我国控辩协商程序的规范进路:以认罪认罚案件为视角)[J].法学,2022(02):133-148
A类:
协商实质化
B类:
控辩协商,规范进路,认罪认罚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制度确立,量刑协商,协商性司法,司法模式,刑事诉讼,审判阶段,审查起诉,前移,庭审实质化,控辩平等,平等协商,合意,程序性规则,规则体系,尽如人意,司法实践,程序正义,公正性,规范模型,决策能力,立规,基本方向,完善法律规范,程序规则
AB值:
0.2695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