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伏邪温病理论探讨IgA肾病中的黏膜免疫机制
文献摘要:
四时非常之气刺激机体,感病即发者名曰新感;感而不病,病邪潜伏机体之内,遇机而发者名曰伏气,六淫之邪均能潜伏致病.IgA肾病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肉眼或镜下血尿,以及以肾小球系膜中IgA1沉积、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扩张为特征的病理变化.伏邪与先天个人体质和后天邪正盛衰是分不开的,因为人体体质本有阴阳之异,故邪气侵袭人体后的阴阳变化各异,这些先天体质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发病和转归,这与IgA肾病的遗传易感性极为类似.在伏气温病理论中,伏邪潜伏所在病位可概括为肌肤、少阴、膜原、三焦,IgA肾病中伏邪潜伏部位主要为少阴、膜原.
文献关键词:
伏邪温病;IgA肾病;黏膜免疫
作者姓名:
陈琪;周静威;陈振杰;严嘉欣;杜怡然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琪;周静威;陈振杰;严嘉欣;杜怡然-.基于伏邪温病理论探讨IgA肾病中的黏膜免疫机制)[J].中医学报,2022(12):2525-2529
A类:
伏邪温病
B类:
温病理论,理论探讨,肾病,黏膜免疫,免疫机制,四时,名曰,新感,六淫,临床病理,反复发作,肉眼,镜下血尿,肾小球,IgA1,系膜细胞,病理变化,后天,正盛,盛衰,分不开,本有,阴阳,邪气侵袭,袭人,天体,转归,遗传易感性,伏气温病,病位,肌肤,少阴,膜原,三焦,中伏
AB值:
0.3966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